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对长期控糖至关重要。以下5个有针对性的生活习惯,每天照着做,稳稳控血糖。
1、饮食好习惯:每天300毫升纯牛奶或酸奶,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;全谷物、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1/3;蔬菜不要于绿色蔬菜,食用种类要丰富;白开水是,其次选豆浆,调口味可喝淡茶;少盐(每天少于6克),能蒸煮不煎炸,不吃加工类肉制品;甜味剂可选木糖醇;先吃蔬菜,再吃肉类、鸡蛋,吃主食;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,选低升糖指数的水果。
2、运动好习惯:血糖小于5.6毫摩尔/升,先吃点糖再运动;每周运动5~7次,每次30分钟左右,避免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不运动;运动时间放在餐后一小时开始,尤其是晚餐后锻炼更值得提倡;随身携带糖块、饼干等小零食,一旦出现低血糖及时食用;运动前要热身,运动后可通过慢跑、伸展运动等放松;若处于急性发病期或期,结束后再运动。
3、监测好习惯:每3个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;尽量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,吃药前测量空腹血糖;手指用酒精棉片消毒,待酒精挥发后再采血;手指消毒不要用碘伏,会影响测量数值;按时记录血糖测量数据,可做成表格记录。
4、用药好习惯:遵医嘱用药,不排斥胰岛素,尤其是胰岛素强化;按医嘱定时用药,不随便停药、换药;注意胰岛素存放温度和环境,未开封应储藏在2℃至8℃的冰箱冷藏室内,已开封的话可以在30℃以下室温保存;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控糖的Ⅱ型糖友、容易反复出现低血糖的Ⅱ型糖友、饮食不规律的Ⅱ型糖友,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泵;胰岛素注射针头一针一换,实际使用过程中,可1天至3天更换一次;不同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也不同,短效的打腹部,中效的打大腿和臀部,预混的早上打腹部、晚上打大腿和臀部。
5、复诊好习惯:每年定期做一次体检,特别要重视筛查;每月或每季度到医院复诊,根据病情调整用药。
老人如何预防:
1、适量运动
坚持适当运动锻炼,尤其要注意颈椎的运动。
2、注意生活规律
保证大便通畅,避免过度劳累及用力,保证睡眠时间。
3、保持心境平衡
善于充实和调剂精神生活,避免紧张、激动及各种不良情绪。
4、适应季节变化
保持一定户外活动。注意夏季饮水和冬季保暖。
5、应避免的食物
要尽量避免含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醋的食物,如动物脂肪、奶油、煎炸食物和快餐食品。还应避免刺激性食物、例如咖啡及茶,它们均合。避免糖、加I精制食品、钦饮料、白面粉产品、例如白面包。勿用植物。
6、限制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
那些时使用抗凝皿剂(例如,阿司匹林)的人,应限制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。维生素K的食物会增进血液凝结,应摄取少量。含高量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百蕾、绿花椰菜、白花构菜、蛋黄、肝、菠菜及所有深绿色蔬菜。要增加抗授血效果,可在饮食中多蹈加下列食物:小麦芽、维生素E、大豆、葵爪子。
7、低盐的饮食
采用低盐饮食应避免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包括;味桔、碳酸氢铀、罐头蔬菜、已调配好的商品化食品、低热量软性饮料、含防腐刑的食品、肉类软化剂、某些及牙膏(咸性)、软化过的水。
8、定期检查身体
定期查体或随诊,遵从医生指导和校医嘱用药,发生先兆时及时就医。在我们考察的中,每个月都定期到医院复查的一组中只有15%,而另外一织白行安排者竞有75%的人发生了第二次,其中40%。
养老院与护理院的区别
对于养老这一概念,随着各种公共或者私人养老设施的设立让更多老人在晚年更加安逸。而对于养老院和护理院这两种不同的设施许多人都分不清,今天就来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区别。
首先,前者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生活和的社会福利组织,配套设施较为完善。西方通常由地方或慈善机构赞助,接受福利或低收入老人。老人在院里可以与更多同龄人在一起生活,也可以每周回家,更偏向与养老养生。
而护理员则是一群医务人员组成的,在一定范围内,为长期卧床不起的、晚期姑息的、慢、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服务,提供康复促进和临终关怀等服务的机构。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方面更加,注重护理方面。
总得来说,不管哪种设施,他们的目的都是关怀老人,让老人在晚年享受生活,如果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无法自理的则更加倍的关怀。